鼻炎( rhinitis) 从西医角度来讲,是指由多种因素所致的、发生于鼻腔黏膜的一组炎性病变,临床上以鼻塞、流涕等症状为主要特征[1]。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, 鼻是呼吸的门户,也是吐故纳新的主要通口, 所以外邪最易侵犯鼻窍。鼻病得外因以风寒、风热之邪侵袭最为常见, 燥、火、暑、湿也时有之。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气血凝滞, 湿郁痰停。实证多见肺胃有热、肝胆火旺, 虚证多属肺脾气虚、肾阳虚衰。
鼻炎的分类方法很不统一,发病机制多种多样。根据病程长短,鼻部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 大类。其中,慢性鼻炎根据黏膜炎症的类型,又可分为感染性鼻炎、变应性鼻炎和非感染非变应性鼻炎3 大类。变应性鼻炎(ar)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。ar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,全世界10%~40%的人口深受其害[2],中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6年上升达6.6%,人数增加1亿[3]。
鼻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,引起鼻塞,流鼻涕,头痛,出现嗅觉障碍,头晕,记忆力下降等症状。严重或者长期的鼻炎可能导致中耳炎、鼻窦炎、咽喉炎,还可以导致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,表现为打鼾和睡眠时呼吸暂时终止。
针对鼻炎的治疗,目前最好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,根据每个人具体的病情,不同的发病时段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的方案。中医讲究辩证施治[4],针对鼻炎的不同证型进行治疗:
一、急性鼻炎
1. 风寒型
常见症状:鼻塞,流涕清稀,喷嚏,言带鼻音,咳稀白痰,可伴微热恶寒、头疼。
治疗:祛风散寒;辛夷散加减、散风通窍滴丸。
2. 风热型
常见症状:鼻塞,流黄涕,质黏稠,伴发热、恶风、头痛、咳吐黄痰。
治疗:散风清热;桑菊饮加减、散风通窍滴丸。
二、慢性鼻炎
1. 肺经郁热
常见症状:鼻塞呈间歇性,语声重浊,涕黄浊,头晕胀,咽干,咳痰黄少。
治疗:疏风清热,通窍化湿;苍耳散加减、散风通窍滴丸。
2. 气滞血瘀
鼻塞呈交替型,晚间侧卧时下侧鼻塞加重,有时可出现黏性鼻涕,头胀痛,经常须以口呼吸,易致咽干,咳吐稀痰。
治疗:活血化瘀通窍;四物汤加减。
3. 湿浊阻滞
常见症状:鼻塞呈持续性,遇寒加重,涕稀薄或呈黏液性,反复发作或伴头胀痛,胸闷便溏。
治疗:健脾渗湿;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三、萎缩性鼻炎
常由慢性鼻炎转致。鼻窍黏膜、骨膜,干燥枯萎,鼻窍宽大,鼻干咽燥,有大量黄绿色鼻涕积存,结痂恶臭,嗅觉障碍,严重的可成鼻臭症,令人难近。
治疗:养阴润燥;增液汤加味。
四、过敏性鼻炎
过敏性鼻炎最多见的是:对风寒过敏,接触风寒便鼻痒鼻塞、频打喷嚏、流清涕,阵发或反复发作。
治疗:消风脱敏;消风散加味、散风通窍滴丸。
五、急性鼻窦炎
中医习称鼻渊,或脑漏、脑崩、脑渊等。鼻窦有几种:上颌窦、筛窦、蝶窦、额窦等,但中医并不强分。重点即在头额、面部的疼痛与压痛以及脓性分泌物。
常见症状:鼻塞常张口呼吸,初起流稀白涕,渐变黄稠,黏巾结块,可见眉间、额前、颞侧、颌面、头顶及后枕部等处压痛。
治疗:疏风通窍;芎菊茶调散加减、散风通窍滴丸。
六、慢性鼻窦炎
慢性鼻窦炎由急性失治或治不得当,迁延时日而致,其特点是头胀痛虽较急性期为轻,但头昏明显,鼻涕臭秽,甚则呼出臭气,嗅觉减退。
常见症状:鼻流浊涕,长时不断,一般以上午为多,黏稠涕与黄臭涕可交替出现。涕多时鼻塞,出涕后可暂通,并前额胀闷亦可缓解,头昏脑胀,思维迟钝,鼻根痠胀,嗅觉和记忆减退,遇风寒则鼻塞甚而涕多。
治疗:益气排脓;玉屏风散加味。
七、鼻炎的外治法
此外,中医还常用外治法进行鼻炎治疗。
1.针灸疗法
(1)针刺法,每周2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 可连续治疗2-3个疗程。
(2)灸法: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可连续治疗2-3个疗程。
2.耳穴贴压法
每周1-2次,10次为1个疗程,可连续治疗2-3个疗程。
3.熏蒸疗法
用草药方,水煎后,吸入药蒸汽,每日2次,每次15-20min,同时口服中药。
4.药气疗法
以草药适量置于袋中,置睡枕旁闻吸药香气味。
5.穴位敷贴疗法
将特定的穴位贴贴敷于指定的穴位,每日1次。
6.三伏贴
运用中医“治未病”理论和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理论,采用我院自制药,于夏季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各贴1次,一次敷贴4h-6h,三年为一疗程。经发放随机调查表调查患者1000人次,评价有效率为93%。相关论文在2013年12月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。
7.三九贴
采用自制药,于入冬时贴敷治疗,三年为一疗程。
8.按摩疗法
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后,贴于鼻两侧,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按摩,至局部发热为止,然后再由攒竹穴向太阳穴推擦至局部发热,每日2~3次。也可用两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揉擦20-30次,每日早晚各按揉一次。并以掌心按摩面部及颈后、枕部皮肤,轻柔,每次10—15分钟。
鼻部疾病尽管临床表现可能是相同的,但从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。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系统治疗后,通过日常的健康调理,是有可能逐步改变过敏体质、实现临床治愈的。
参考文献
1、张罗,韩德民.重视鼻黏膜慢性炎症研究[j].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,2013,48( 7) : 535-538.
2、wise sk,lin sy,toskala e,et al.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llergy and rhinology:allergic rhinitis[j].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,2018,8(2):108-352.
3、zhang y,zhang l.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. 2014,6(2):105-113.
4、印会河,孙启基.鼻病中医药内治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3,10(28):3118.